济南茅台酒回收探析全国各地喝酒习俗

来源: 2023/2/14 0:06:46      点击:
俗话说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,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饮酒习俗。对此,我们一定要了然于胸,才能做到人乡随俗。

1、东北人喝酒的习俗

北方气候寒冷,在这样的环境中,喝酒御寒便成为东北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。再加上热烈豪爽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,于是形成了东北独特的饮酒习俗——喝酒要喝透。

这里的“透”主要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实心实意地喝酒。无论你来自何方,无论你的酒量有多少,都要彼此坦诚地尽量多喝。除非有特殊原因不能喝酒,否则如果逃酒或是不喝,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。



对主人的敬酒或是回敬主人时,如果没有明确表示喝多少,通常来说都要一饮而尽。俗话说“感情深一口闷,感情浅舔一舔"。

二是白酒、啤酒轮流上。东北人热情好客,通常用酒来表达对朋友和客人的欢迎之情。一般说来,先饮白酒,待主客之间互敬一番后,再换啤酒,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互敬。直到最后,大家都酒意甚浓。

无论好友相聚,还是商铺开张,或是喜逢佳节,东北人都喜欢以喝酒的形式来庆祝,所以在东北,无酒不成席。

2、山东人喝酒的习俗

众所周知,山东人善良朴实,热情好客,尤其在酒桌上更加体现出这一点。所以说,如果你来到山东而又不对这里的饮酒习俗做一番了解,势必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,甚者,会影响你与山东人之间的情感。

一般说来,在主人与宾客就席后,要共同喝上一杯“迎宾酒”,意在表示主人对客人到来的欢迎。这一杯是必喝酒,不喝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。

按照山东全省的正规喝法,这杯酒由主人提酒开始,然后按照主陪、副陪相继提酒,要分六次将其喝完。

这期间,客人是不能主动敬酒的。在喝完这一杯之后,便可以“自由活动”,互相敬酒了。



客人对主人表达谢意敬酒时,切忌有所偏杯。如果你偏多了,也就是自己多喝要求对方少喝时,山东人会觉得自己没有面子,即使你是出于关心,但人家仍然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,不肯同意。

如果你偏少了,也就是自己只喝一点却要求对方喝很多,山东人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,即使将酒喝下去,心里也会不舒服。因此,喝酒要适量,不能太偏杯。

但是按习惯来讲,山东人喜欢“一口干”,很少有喝半杯的。看来作为客人的你,也要在身体适宜下“与君一搏”了。

山东人请客,酒桌上必定要有鱼,这是有讲究的,意在图“年年有鱼(余)”。当鱼上来后,要将鱼头冲向客人,表示对客人的尊重。

此时,客人和鱼尾方向的人要喝“鱼头酒”和“鱼尾酒”,一般为“头三尾四”,之后大家再一起吃鱼。

山东人性情豪爽,喝酒也绝不含糊。如何和他们一起喝酒,该你喝的你不喝,或你喝的没有洒的多,山东人会认为你酒风不好,准会和你急。

3、河南人喝酒的习俗

猜拳是河南酒桌上必不可少的节目,既饮酒助兴,也增进主客、朋友之间的感情。所以与河南人喝酒,假如你不会一些猜拳的游戏,即使会喝酒也无法尽兴,更不能与主人、朋友把酒言欢,促膝长谈。



河南自古就流传这样一个饮酒习俗——“先端为敬", 即主人先给客人敬酒。所谓敬酒,就是主人为你斟满酒后说些欢迎之类的话,如果客人一饮而尽,主人自然满意,否则就要纠缠不休,甚至客人不喝完,主人就不坐下,盛情自然难却。

因此,在河南做客千万不要拒绝主人敬酒,还是喝下为快。

4、甘肃人喝酒的习俗

酒泉是甘肃的名城,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“酒”命名的城市,从中不难看出甘肃的酒文化是有悠久历史的。

甘肃人喜爱喝酒,把喝酒当做一种娱乐的方式。他们常常在悠闲自得时端起酒杯,加上花生米等下酒小菜,一个人慢慢畅饮,不掺杂其他的聊天。

吃菜,只是喝酒,仿佛在享受一个人的世外桃源。如果三五朋友相聚言欢,那么在酒兴之余必定要来上一段酒桌游戏一划拳,这是当地饮酒习俗中必不可少的内容。

这点与河南的酒俗颇为相似,大概因为两地相距不远,所以习俗相同吧。

在宴请宾客时,甘肃人的劝酒程度与河南人是不相上下的。他们认为,酒桌上皆为朋友,既是朋友就要喝了手中的酒。



甘肃人不喜欢“生”喝白酒,喝之前,一定要用开水将其烫热或烧热,因为温热的白酒喝起来感觉更舒服。

5、山西人喝酒的习俗

山西久为唐虞之地,儒风古朴,饮酒习俗亦明显地带有崇礼重义的色彩。

在山西做客,酒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道,正所谓“无酒不成席”。当主客一起就座后,主人要执酒壶双手为客人斟酒,根据当地“茶七饭八酒十分”的礼节,斟酒时要将酒杯斟满,意为“以满为敬”;而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。

劝酒的风俗在山西因地而异。吕梁山区多数农村待客劝酒时,讲究“打排子”形式,即主人先起身敬酒,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轮流向在座者一人敬一杯,敬完一圈,然后由邻座者起身再敬一圈。



晋南许多地方待客敬酒,习惯用一个盘子内放6只酒盅,双手托盘端到客人面前,要求对方连饮6盅,此后在座各人流轮敬酒。一般情况下,主人敬的第一轮酒,客人不喝是不行的,否则会被认为看不起主人。

无论在山西任何地方,对主人的劝酒,即使没有酒量的客人也要端起酒杯来轻抿一口以示礼貌。

6、江浙人喝酒的习俗

在东北、西北等地,主人为了表达对客人的热忱之情,往往劝酒劝到双方都“酣畅淋漓",而在江浙,你更多的是体会到“主随客便"。

也就是说在酒席上你想喝什么酒,想喝多少,都没有人相劝,甚至你滴酒不沾也可以。这样的酒席环境,相对来说比较宽松、自在。

当然,如果江浙人看出某位客人爱喝酒,他定会奉陪到底,这种热情往往表现在为客人的敬酒上。敬酒时,不论杯子大小,也不论客人喝多喝少,总之自己先干为敬,带好头再说。



这就是江浙人的酒俗——先喝为敬。

他们认为,自己作为主人不带头喝酒,那客人还怎么好意思开怀畅饮呢?而且明知客人想喝酒,自己又不肯带头,于情于理都不合适。

从地理位置上说,江浙一带人好喝黄酒,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:其一,黄酒性缓,度数不高,有甜味,故口感适合吃酸甜食的江浙人;其二,黄酒可以温、烫,可以在其中加生姜片、柠檬片、生鸡蛋、冰块等,饮用方法比白酒多样。

7、福建人喝酒的习俗

福建有一句古谚:“无客不提壶。” 即每遇喜庆或宾客临门,主人总要用好酒招待。所以,来福建做客会有一种“宾至如归”的亲切感。

在与福建朋友饮酒时,一般要注意两个方面:

一是倒酒。“七分茶 ,八分酒”是当地的一个传统说法,也就是倒酒要到八分即可,留有余地。



二是饮酒。与人干杯,不能“留空”,必须见底,否则将被视为失礼。

福建每个地方又有不同的喝酒习俗:泉州人喜欢喝群酒;龙岩人喜欢一对一地斗酒;厦门人喝酒喜欢点到为止,场面比较斯文;福州人喝酒喜欢共同畅饮,将酒喝透.......

与北方地区饮酒有所不同,福建不需要个性强烈的酒来御寒,所以,那里的人很少喝白酒,几乎全年都在喝啤酒,或是度数较低的本地酒——米酒。

8、广东人喝酒的习俗

随着社会的发展、外来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加快,广东人的饮酒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
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饮酒喜好。啤酒既无辛辣之味,又有酒后甘甜的回味,所以备受青年人欢迎,成为他们的至爱;大多数的中年人更喜欢白酒,但与东北的烈性酒相比度数要小得多;上了年纪的人,爱喝低度的米酒。



一般而言,广东人饮酒根据场合而定:如果与家人、朋友、同学小聚,那么是极少喝酒的,大多只是吃饭;而接待宾客或久别重逢的故友时,酒则必不可少,但仍旧是慢慢小饮,有如“江南小雨”。

对于宾客,“来者为敬” 一直作为广东人的饮酒理念。想喝什么酒随客人自己选,而且绝不劝酒,但是第一杯酒一定要由主人来倒,此后便可随意。所以,广东人的酒局既轻松又愉快。

9、云南人的喝酒习俗

由于少数民族饮酒文化的深远影响,居住在云南的汉族同胞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酒桌风俗。热情好客,以礼相待,这自然不必说,单单就喝酒、吃饭的顺序而言,云南与其他的省份可就大相径庭了。

按照一般规律,其他省份都是先喝酒后吃饭,但在云南,却是先吃饭后喝酒。酒席上,按个人的意愿或是要酒或是要饮料,然后斟满自己的杯子。

在主人的简单寒暄之下,大家吃过饭后才开始进入正式的喝酒程序,也会陆续上来一些下酒菜。



也许,你还没有习惯这样的饮酒习俗,但是当你来到云南亲身体验后,就会感叹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饮酒习惯,先吃饭再喝酒对身体的损害要小得多,而且酒后也很少有不适的情况发生。

10、青海人喝酒的习俗

青海酒文化是中华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其他地区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,最为明显的就是敬酒习俗。

其他地区在敬酒上多为先喝为敬,而青海的敬酒主要是让客人喝酒,主人基本不喝酒。

宴席上,在座的主人们依次端起盛有6杯或3杯的酒碟子,向在座的客人依次敬酒。这种敬酒方式,多数客人都不理解,以致经常出现误会。



另外,青海还有一个“马拉松”式的饮酒时间。在其他地方也许要一两个小时便能结束的酒席,在青海这儿就可能要四五个小时、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结束。所以,要来青海做客的你,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呀!